作者:许云辉
“第五先生,您生性诚实,素以清洁廉明著称,时人将您比作前朝‘以明经洁行著闻’的贡禹,足证您公而忘私。在下冒昧请问,您有私心吗?”
“老夫忝列高位,岂敢与贡公相提并论!当年曾有个老友送我千里马,我虽未接受这份厚礼,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员时,我对他总是‘心不能忘。’当然,我并未假公济私任用他;我的侄儿体弱多病,我曾一夜之间十次前去探望,回家后才安稳入睡;我儿子患病卧床,我虽不去探望,但整夜辗转难眠。您说,我这算是没有私心吗?”
司空第五伦为何敢理直气壮坦承自己有私心?
(一)崭露头角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天下大乱,盗贼蜂起。第五伦正值年少气盛之时,凭性情刚直且具有强烈的正义感,成为宗族乡亲的主心骨。他指挥乡亲“依险固筑营壁”,激励众人拉弓持矛抗拒外来侵略,先后击败“铜马、赤眉之属前后数十辈。”为获得官府支持,第五伦以民间武装首领身份拜访郡尹鲜于褒。鲜于褒欣赏其才干与胆识,感叹:“恨相知晚!”
第五伦被任命为“职听讼、收赋税”的乡官啬夫后,“平徭赋,理怨结,得人欢心。”经鲜于褒推荐,第五伦得以被京兆尹征召为
主簿。因长安负责铸钱的官吏损公肥私耍奸弄巧,第五伦被任命为督铸钱掾,管理长安钱币。他雷厉风行,统一衡器,纠正斗斛,很快消除市场上弄虚作假现象,使“百姓悦服。”
此时,光武帝刘秀已经登基,时常发布各项诏令。第五伦“每读诏书,常叹息曰:‘此圣主也!’如能谒见皇帝,便可以解决大事!”同僚们笑他痴心妄想:“您连上司都无法说服,岂能说动万乘君王?”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五伦很快实现梦想。他被举孝廉后,随淮阳王进宫辞别光武帝回封国前,终于见到英明神武的皇帝。光武帝对第五伦第一印象很好,“甚异之。”两年后,第五伦再随淮阳王进京,受到光武帝接见。在“帝问以政事”时,第五伦胸有成竹“酬对政道,帝大悦。”光武帝对他极为赏识,次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
(二)任职地方
第五伦被光武帝拜为会稽太守,下车伊始,针对“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现状,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百姓“常以牛祭神”,而牛价格昂贵,使“百姓财产以之困匮。”历任太守虽明知弊病,却“莫敢禁。”第五伦不信邪,“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布告明确规定:对依托鬼神以诈术恐吓愚民的巫师,一概逮捕法办;对随意屠宰耕牛者,官府予以重罚。
会稽百姓“初颇恐惧”,有些巫师趁机胡言乱语诅咒官府。第五伦严厉追查装神弄鬼蛊惑人心的巫师,严惩不听命令依然宰牛祭祀者。经过综合治理,终于彻底断绝会稽郡歪风邪气,极大减轻民众负担,使“百姓以安。”
第五伦依诏令免职进京接受审讯时,会稽百姓“老小攀车叩马,啼呼相随”,致使马车“不得前”,每日只能行进数里。他只得谎称当晚住在驿亭客舍,待百姓们散去后连夜乘船离开。次日凌晨,“众知,复追之。”
会稽吏民千余人风尘仆仆追到京城,呈上万民书为第五伦求情。汉明帝收到许多为第五伦请求的上书,亲自过问审讯情况。最终,第五伦有惊无险逃过一劫,“得免归田里,身自耕种。”
数年后,第五伦东山再起,担任宕渠县令四年,升任蜀郡太守。蜀郡凭“蜀地肥饶”先天优势,使当地官吏和百姓衣食无忧家境殷实。太守的属官中,有很多人上下班“皆鲜车怒马”招摇过市。第五伦上任后,得知这类属官都是财大气粗“家资多至千万”的暴发户,靠一掷千金买的官。第五伦将这些买官的暴发户悉数扫地出门,改选“孤贫志行之人”担任各部门属官。这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彻底禁绝买官与贿赂之风,使现任官员奉公守法,勤政为民。
(三)屡奏不纳
汉章帝即位后,为报答马太后的抚育恩情,让马氏兄弟“并居职任。”马氏兄弟趁机与达官显贵称兄道弟打成一片,千方百计收买大小官员。马廖与马防联袂拿出三千匹布和三百万钱,私下送给三辅士大夫,且不论是否认识,礼物均人手一份。腊祭日,弟兄俩又慷慨赠送洛阳士大夫每人五千钱。马光更是大手笔,仅在腊祭当日,便“用羊三百头,米四百斛,肉五千斤。”三辅大小官员趋炎附势,争先恐后依附马氏兄弟。
此时,第五伦已凭优异政绩入京担任司空一职。他担心马氏家族因势力过盛而对皇权形成威胁,于是上疏请求朝廷压制或消减马氏兄弟权力。他巧妙以光武帝皇后阴丽华抑制外戚尊崇皇权为例,旁敲侧击劝谏汉章帝在善待马氏兄弟同时,也必须把他们的权力关在笼子里,未雨绸缪防止重蹈外戚干政覆辙。
陇西羌人大规模反叛,汉章帝任命马防代理车骑将军事务,率三万精兵“出征西羌。”第五伦上疏反对这项任命,建议“贵戚可封侯以富之,不当职事以任之。”他指责马防大搞裙带关系,“多赐财帛”聘请杜笃担任从事郎中。而杜笃虽“少博学”,但因“不修小节”且钻头觅缝四处求官而“不为乡人所礼。”他寄居美阳(今陕西扶风县)期间,倚仗妹妹是马防之妻,狐假虎威胡作非为。美阳县令“苦其不法”,将其逮捕送往京师治罪。杜笃在狱中为刚去世的大司马吴汉写了一篇文采斐然的诔文,受到光武帝青睐,“赐帛免刑。”第五伦建议朝廷:阻止马防自作主张聘请杜笃,由朝廷出面为马防“选贤能以辅助之。”
马太后驾崩后,马氏兄弟人走茶凉渐遭朝廷冷遇,最后被弹劾“奢侈,好树党与”,均遣回封国,彻底退出政治舞台。外戚窦宪取而代之,倚仗临朝称制的妹妹窦太后,执掌禁卫军,随意出入宫廷,把持权柄为所欲为。
第五伦忧心忡忡,奏请汉和帝与窦太后:“很多品行不端或曾受法律制裁者,本身缺少遵守法令并安于贫穷的气节。他们利用窦宪将军‘年盛志美,卑谦乐善’本性,‘云集其门。’他们能量不小,如同吹气移山、聚蚊成雷,使窦宪将军渐起骄纵放肆之心。臣认为,那些阴险诌佞趋炎附势之徒,‘诚不可亲近!’臣恳请陛下与皇太后防微杜渐,将不稳定因素消除于萌芽状态,采取‘严敕(窦)宪等闭门自守’措施,使他不能再与官吏士人任意交往。”
因奏疏屡遭漠视,第五伦难免心灰意冷,多次“以老病上疏乞身”,均未获准。直至汉章帝即位数年后,第五伦才被批准退休,“以二千石奉终其身,加赐钱五十万,公宅一区。后数年卒,时年八十余。”
(四)无私无畏
第五伦是个很有特色的官员,他慧眼识珠、诚实耿直、朴实节俭、“奉公尽节”。
慧眼识才:在担任宕渠县令时,他大力宣传提拔德才兼备的乡官玄贺,使玄贺步步高升郡守并“以清洁称”官至大司农;在担任蜀郡太守期间,他认真考核每名官吏,向朝廷举荐一批德才兼备者。这些人深受朝廷重用,“多至九卿、二千石。”第五伦由此被誉为伯乐。
诚实耿直:光武帝曾在心情大好时与第五伦开玩笑:“第五先生,朕闻您为官后曾鞭打老岳父,还不让堂兄到家里吃饭,是真的吗?”第五伦恭敬回答“‘臣三娶妻皆无父’,何来鞭打泰山?慢待堂兄倒是确有其事。主要是臣‘少遭饥乱’,养成了不敢轻易请人吃饭的习惯。”光武帝被逗得哈哈大笑。
朴实节俭:因“少遭饥乱”,第五伦养成艰苦朴素作风。他担任会稽太守后,成为二千石高官。但他事事亲力亲为,动手割草喂马,让妻子下厨做饭。每月领取到俸粮后,他留足下月口粮,其余赠送或以最低价卖给“民之贫羸者。”升任司空后,他依然本色不改,“不修威”,穿布衣,食糙米,徒步行。
“奉公尽节”:第五伦担任司空职位,
主管水利与城建。他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
“奉公不挠,言议果决”,说话做事从不违背法规,多次不顾安危弹劾高官外戚违法乱纪,毫无私心将官员们有利国家的书面意见封好上报。他的儿子们时常劝谏他明哲保身,切忌越俎代庖。第五伦坚守正义,叱责并轰走他们。
第五伦认认真真当官,清清白白做人,不说假大空话,不做昧良心事,完美诠释出何为无私无畏!在物质匮乏的东汉时代,第五伦以八十余岁高龄寿终正寝,正是上天对这类官员的褒奖!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且于同月入职杏坛,2022年10月退休。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百万余字。
热丰网,西宁股票配资公司,股票杠杆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