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建设是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不断深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高校担起主体责任、践行初心使命,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面构筑强大思政引领力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阵,肩负着讲好思政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的崇高使命。要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教育使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主题主线,推动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要在讲“全”党的创新理论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两个大局”风云变幻,党和国家面临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造,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这一重要思想是一座理论丰碑,内涵非常丰富,要在高职院校中讲好这一课程,关键就要抓住其核心内容,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
“十个明确”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要讲好“十个明确”,原原本本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精神。“十四个坚持”是对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要讲好“十四个坚持”,透彻分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三个方面成就”全景展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要讲好“十三个方面成就”,全方位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高职院校思政课,要结合高职大学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等特点,推动在强学强记,引导学生把“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主要内容贯通起来,准确把握基本观点、核心要义、科学体系、根本要求,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实践伟力,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要在讲“深”党的创新理论上下功夫。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想的崇高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持坚守,守正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标志性的新思想。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要在讲“深”上下功夫,持续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备课磨课,持续在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上下功夫。
要注重联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运用,又是以集大成的理论气度、世界性的理论视野、划时代的理论成效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许多重大原理性创新和原创性贡献。要持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深研经典文献,强化学术根基,不断深化对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解,打牢教书育人的书底子。要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置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术视野中,讲透理论背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
要注重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史进程。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并在中国具体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说理论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坚持历史大视野,善于以史明理,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有机结合起来,从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引导大学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要注重联系新时代伟大实践。紧密联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联系这些年来走过的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程,特别是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六次亲临广东的厚望重托,联系广东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具体实践,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取得这些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通过讲深讲透促成入脑入心,引导大学生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终生追求,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要在讲“活”党的创新理论上下功夫。一堂高水平的思政课,政治性、学理性固然重要,但授课艺术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对大学生这个群体,如果照本宣科、语言生硬,搞满堂灌、搞填鸭式的教育,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甚至产生抵触的心理,上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要讲究语言艺术。注重把书面语言转化为生动鲜活的口头语言,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深奥的马克思主义原理通俗易懂,把理论“落细落小落具体”。这方面,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注重不同学生群体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通过精炼、优美的词汇,逻辑清晰的表达,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调,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切实增强讲授效果。
要创新方式方法。借助大数据、AI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等多种方式,增强讲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启发力,让学生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听了还想听,走了还想来。要加强互动教学的力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好课堂互动环节,特别是围绕重大理论问题设置思考题,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
要坚持问题导向。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既有思想活跃善于创新创造的一面,也容易受各种社会思潮影响,对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困惑、提出的疑问,要及时解难答疑,为他们廓清思想迷雾,引导他们站稳政治立场,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杨玳梧,系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频道编辑】李卓华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蒋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热丰网,西宁股票配资公司,股票杠杆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