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获悉,该院肾脏内科于近日收治了1例因中暑引发肾脏损伤的患者。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谢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温天气,容易对肾脏造成伤害,市民在外工作,一定要注意防暑、补水和休息,如果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n40岁的市民王凯(化名)是一名户外工作者。前段时间,他在户外工作后,出了大量的汗,之后又出现了头晕乏力、尿量明显减少的症状。家人见状不对,将他送到西南医院,检查发现肌酐升高至251μmol/L(正常参考值44—97μmol/L),诊断为急性肾衰竭。
\n结合王凯的工作情况,以及临床表现、检查指标,谢攀判断,这是一个因高温引发中暑,继而导致急性肾衰竭的案例。谢攀带领肾内科医护团队为王凯采取积极治疗,一周后他的肾功能逐步恢复正常,目前已康复出院。
\n受访单位供图
\n为什么中暑会导致肾衰竭呢?“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依据症状轻重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及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类型,肾衰竭是重症中暑可能导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被称作‘高温下的隐形杀手’。”谢攀说。
\n“中暑之所以会导致肾衰竭,主要是因为中暑后人体体温升高,基础代谢和耗氧量增加,身体大量出汗,丢失水分和电解质,导致肾脏血流量大大减少,进而发生缺血缺氧、肾小管间质损伤,造成肾脏损害。”谢攀解释道。
\n“对于此类疾病,主要采用降温、补液等方式治疗,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多数会有明显改善。”谢攀说,不过,对于本身就有基础肾病的患者而言,每遭遇一次“急性打击”,都是对肾功能的巨大挑战,恢复程度也可能更差。因此,“肾友”更需要谨防中暑。
\n“高温天气下,补水是保护肾脏的关键。”谢攀说,健康成年人饮水建议每日2000ml以上,户外工作者建议每小时饮用500—800ml电解质水(即每100ml含钠110—120mg)。喝水的方式要采用小口慢喝,避免一次性狂饮冰水或大量进食冰镇水果等。对于伴有慢性肾脏病等需严格控水的人群,建议准备带刻度的水杯以记录尿量。
\n“每日10时—16时为最高温时段,尽量减少外出。户外作业应遵循‘做两头、歇中间’原则,且每工作1小时,应到阴凉处休息15分钟。若需外出,做好物理防晒,随身携带防暑药品。”谢攀说。
\n谢攀还提醒道,高温天气,市民要警惕肾脏发出的警示信号,“一般而言,如果市民突然出现尿量骤减,或者尿液颜色深如‘浓茶’甚至‘酱油色’,或全身伴有水肿、疼痛等症状,都可能是急性肾衰竭的先兆。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120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n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刘一叶
\n原标题:高温劳作引发肾衰竭 医生提醒:户外工作,这些事项要注意
热丰网,西宁股票配资公司,股票杠杆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