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口碑动画短片剧集《中国奇谭》曾于2023年火爆全网,而该系列的首部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将在8月2日全国上映,该片由《小妖怪的夏天》原班主创倾情呈现,延续短片同一世界观,在“平行时空”下开辟全新故事线——小猪妖与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组成“草根取经团”,踏上一段笑泪交织的西行冒险。
在昨晚的《浪浪山小妖怪》上海首映礼上,电影监制、艺术总监陈廖宇,导演、编剧於水,编剧刘佳,策划、制片人崔威,总制片人李早,艺委会成员常光希、周克勤、凌纾,艺术顾问速达,以及主创配音团队亮相现场,与观众深度交流创作故事,分享观影心得。
记者还注意到,该片IP授权衍生、联名商品未映先热,在影院大堂摆摊吸引了许多观众影迷,像毛绒玩偶、拼图等精致周边都让影迷忍不住下单,连首映礼嘉宾黄晓明都推荐了主角小猪妖的公仔。
四个小妖怪折射普通人困境
电影灵感来源于西游故事中那些从未被详细书写过的小妖怪,聚焦“孙悟空到来之前”的浪浪山世界,讲述四个不起眼的草根小妖怀揣英雄梦想,假扮唐僧师徒,开启荒诞又热血的取经故事。
片中,小猪妖作为团队创始人,不断为团队成员提供“情绪价值”,蛤蟆精在保守与追梦之间摇摆不定,话唠的黄鼠狼精被迫“扮演”沉默沙僧,魁梧的猩猩怪实为爱哭包,却要硬撑齐天大圣形象,这些角色映射出普通人在当下职场和生活中的真实困境,引发观众共鸣。
据悉,《浪浪山小妖怪》汇集了一支超600人的制作团队,精细打磨共计1800多组镜头,制作2000多张场景图,创造性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境与电影镜头的光影空间感,让水墨氤氲的山川云气在银幕上舒展留白,工笔勾勒的精细角色在光影间跃然生动,每一帧都是极具东方美学意蕴的流动画卷。
陈廖宇表示,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是“笔墨入镜”,即让笔墨去构造镜头,而非用镜头去表现笔墨,比如小猪妖的两颗獠牙,其弧线保留了手绘感,这些细节正是最难的地方。
“电影是一个工业化生产的产品,它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但工业化生产和保留一定的手绘风格之间实际上很难平衡。”他举例,团队在整个电影的制作前期,先后找过五六十位画师,最后留下近20位画师,完成了片子所有场景的绘画,“画师和画师之间如何在风格上做到统一,是制作过程中碰到的难点之一。”
在他看来,在创作上坚持国风是对中国动画传统与前辈经典的传承,“唯有立足本土,才能生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创新。”
於水谈到,影片的喜剧效果源于主角人物极具反差的设定。电影融入了很多生活化的情节,“像‘猪妖妈妈让小猪妖多喝水’的桥段,就来自我小时候的体验——妈妈总觉得你没喝水,所以小猪妖的葫芦里一开始是空的,后来就变成灌满水的了。”
李早表示,上美影过去曾创作过非常多《西游记》相关的故事,包括《大闹天宫》《金猴降妖》等,而《浪浪山小妖怪》聚焦的是西游路上主角以外小妖的生活,这些小妖怪更像你我他,希望能让今天的观众感受到共鸣。
首映礼上,多位嘉宾都分享了看完《浪浪山小妖怪》的感受,演员黄晓明表示,电影“好笑又感动”,打算带儿子再来看一遍,“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获得勇气的契机,走出浪浪山,要活成自己的想要的样子。”音乐剧演员阿云嘎则感慨,影片具有东方美学气质的美术画面、令人动容的故事情节,看着四个小妖怪一起去取经,不仅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看到了每个人闯荡江湖的样子,“珍惜身边的朋友,身边很多兄弟们走走散散,但始终相互包容有爱,相互谅解,这个特别美。”
导演李豪凌将今年视作动画“奇迹之年”,期待《浪浪山小妖怪》能够延续这份奇迹。电影中很多有趣生动的表现令专业动画工作者也为之动容。
导演张末表示青睐影片风格,认为四个角色满足了自己儿时对西游小妖怪身世的好奇,以新颖视角解构熟悉题材,让“边缘人物”的故事照进现实、引发共鸣。
现场还有许多《中国奇谭》系列的“00后”粉丝,他们将《浪浪山小妖怪》视为“国漫崛起”“中式美学”的代表作品,认为影片以2D水墨画风生动呈现了小猪妖与新队友们如何探索“外面的世界”。
现场的小朋友们也同样喜欢这部作品,“我喜欢这个好玩的故事,小猪妖被打得那么惨,但他还是很勇敢地去打坏人。”
还有学者认为,作为《中国奇谭》这一大IP的大银幕之作,电影延续泼墨山水与工笔线描的传统东方动画视觉,呈现出一幅极具东方奇幻视觉的现代动画。影片用四个想要冒充大人物的小妖怪,重构了“远方与家乡”“自我与成长”“现实与梦想”的现实命题,并用东方美学独有的留白,让观众在参与完一场精妙绝伦的动画盛宴,回到现实后,仍能有为自己生命未来的空白处画上自由一笔的可能。
热丰网,西宁股票配资公司,股票杠杆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