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历经半年时光,076舰终于迎来海试时刻,此刻舰艇港口彩旗招展、整装待发,这艘全球最大的准航母是否将加速其服役进程?
电磁弹射型准航母“四川舰”是否即将迎来首次海试?2024年12月27日,上海江南造船厂的龙门吊精准发力,稳稳当当将最后一块模块安装就位,舷号为“51”的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在万众翘首以盼中正式荣耀下水。如今,这艘重达4.8万吨的海上巨无霸终于有了新动态。从国内社交平台流传出的照片可见,“四川舰”甲板四周密密麻麻插满了鲜艳的红色旗帜。通常而言,这一景象多出现在三种场合:一是新型舰船的下水仪式,二是首次出海开展测试,三是交付仪式。由此不难推测,“四川舰”极有可能即将迎来自己的首轮海试。
▲076型首舰四川舰
展开剩余79%回顾国产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在首次海试前,就已全面完成了电磁弹射器的安装,是以“飞行甲板无工棚”的状态开启海试之旅的。由此可以合理推测,“四川舰”在首次海试前,大概率也会先完成电磁弹射器的安装,待拆除甲板上的工棚后再出海试航。当下,076型舰在下水半年后再次满旗高挂,预示其即将首次海试。专家分析,进入海试准备阶段,表明四川舰动力、导航、基本通信及损管等核心设备已完成码头安装调试,舰体结构、水密性、消防救生等航行安全基础项目也已通过检查,达到出海标准。
四川舰性能堪比航母,可作舰队级航母用四川舰在解放军中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其意义堪比一艘航母。该舰拥有庞大的吨位,满载排水量超过4万吨,并具备起降各类军机的能力,因此被外界形象地称为“小航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四川舰采用了先进的电磁弹射技术。这项技术极为珍贵,此前仅用于航母,四川舰是全球首艘装备电磁弹射系统的两栖攻击舰,彰显中国在该领域领先地位。电磁弹射比传统方式优势明显:体积小、易维护、推力强、能效高、起飞效率高、适配多机型、可靠性佳,且可无缝对接未来战舰全电系统。
无人机在俄乌战场、中东战场上可谓大放异彩,在当下,无人机的战略重要性早已广为人知,它不仅深刻改变了现代战争的作战模式,更展现出重塑未来战争格局的巨大潜能。与此同时,中国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成功研制出电磁弹射两栖攻击舰,与航母战斗群共同构建起高低协同的作战体系。电磁弹射技术赋予076型舰弹射起飞重型舰载战斗机、固定翼预警机乃至大型无人机的能力,一旦遭遇紧急战况,“四川舰”能在短时间内弹射出大批无人机,这无疑将成为敌方的噩梦。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舰和福建舰配备同型号电磁弹射系统。美媒分析,全球仅中美具备电磁弹射技术研发能力。不过,中国采用的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电磁弹射系统,比美国福特级航母的中压交流系统(故障多、可靠性差)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强,技术至少领先一代。
四川舰是解放军多面手,可胜任两栖、航母及无人航母作战。美媒《福布斯》则表示,四川舰除了能够客串常规航母,还能够搭载中国自研的攻击11无人机和翼龙等察打一体无人机,作为中国首艘“无人航母”使用,在中等强度任务中执行监视、支援等任务。076型战舰全燃动力设计技术复杂、成本高,赋予其卓越性能,未来目标不止于此。
四川舰配备了30吨级的重型舾装内部升降机,这一设计完美契合了海军对于新一代舰载战斗机和重型无人机搭载的严苛需求。考虑到歼-15、歼-35以及空警-600等机型的重量均超过30吨,四川舰能够根据实际作战需要,迅速转变为中型航母角色,其最大载机量可达20架,包括战斗机和预警机。军事专家通过模拟推演指出,四川舰单日最大战机出动架次能够达到50次,这一效率足以与中小型机场相媲美。实战中,四川舰能快速构建“隐身战斗机、预警机及无人机群”立体化作战体系,打击范围超1500公里。
试想这样一幅实战画面:无人机集群似苍鹰般翱翔天际,在执行侦察任务的同时,对敌方火力据点展开精准打击;歼-35战斗机呼啸着冲破云霄,凭借绝对的制空优势,为整个战场撑起坚不可摧的空中屏障;武装直升机在低空稳稳悬停,特种部队如从天而降的战神,迅速突袭战略要地;气垫登陆艇乘风破浪,满载主战装备,径直冲向滩头阵地——这种海、陆、空三维一体紧密协同的作战模式,正是“四川舰”彰显其强大作战效能的经典场景。
展望未来,这艘战舰既可能充当大型航母的得力助手,与航母并肩驰骋于广阔海洋;也有可能作为舰队的核心力量,承担远海火力打击、战斗力投送等联合行动任务,从而构建起战略威慑的态势。
发布于:河南省热丰网,西宁股票配资公司,股票杠杆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